妙手醫生
有那么一個地方,是每個人每天必去之處——廁所。
人生五件大事,吃喝拉撒睡,跟廁所有關的就占了兩件,可以說是占據了整體幸福感的五分之二。
雖然每天都要上廁所,很多人卻沒有注意到其中一些有關健康的問題,常會在不經意間犯錯誤,比如下面這3個:
排便時間過長易引起肛腸疾病
現在的人上廁所都喜歡帶個手機,或者帶本書,一分一秒都不浪費,往往一蹲就是快半小時。正所謂“一入廁門深似海”
但是!要知道,排便時間越長,越容易出問題。
有研究證實,蹲坑超過3分鐘就可以導致直腸靜脈曲張淤血,誘發痔瘡。
此外,肛門充血還會誤導神經系統,給中樞神經系統傳遞虛假的排便信號,使肛門長期感到墜脹。長期排便時間延長,還會造成直腸黏膜脫落等疾病。
建議排便控制在3~5分鐘內,最多不超過10分鐘,以免增加肛腸疾病的發生風險。
太過用力,易誘發心血管意外
由于飲食不規律,久坐不動等習慣,現在很多人都有便秘困擾,往往“嗯嗯啊啊”持續幾分鐘的用力排才能排出,而實際上,用盡全力排便也存在健康隱患。
經常用力排便的人更易發生痔瘡,形成腹疝;而對于有心腦血管疾病的高齡患者,排便時用力過大,會使血壓升高,機體耗氧量增加,容易誘發腦溢血、心絞痛、心肌梗死,進而危及生命。
另外,還有些人有憋尿的習慣,等到憋不住了再去,著急排,這樣也不安全——首先,憋尿行為本身危害就很大,容易引起尿路感染甚至腎臟疾病;還會損傷膀胱肌肉組織,造成頻尿、尿失禁等;
而突然、用力排尿則會引起胸腔內壓力增加,可導致腦缺血而暈厥;在尿液迅速排空時,通過迷走神經反射引起心動過緩,也可誘發排尿性暈厥。
建議:排便不暢的人平時應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多運動,便秘嚴重的也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一些緩瀉藥物,但切勿隨便用藥;有尿感時要及時去廁所,不要養成憋尿的習慣。
擦拭方向錯了,易增加泌尿系統感染風險
從不穿尿褲的時候起,我們就被賦予了自己擦屁股的日常技能。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疑問:該從前往后擦還是從后往前擦?
無論大便還是小便,女性擦屁屁,最好從前向后擦。
因為對致病菌的防御能力肛門>陰道>尿道,所以從前往后擦可以降低泌尿系感染的風險。
對于男性來說,便后這樣擦擦也更健康。
另外,有研究顯示,與只把廁紙折疊一次使用的人相比,那些把手紙疊2次(即4層)者可以將痔瘡的患病幾率降低17.53%!因為,這種厚度也會對血管起到按摩作用,促進微循環,無形中降低了痔瘡的發生率。
除了上述3個常見的錯誤,不少人對于上廁所還存在以下兩個疑惑:
排便時,蹲著好還是坐著好?
生活中有人喜歡坐便,覺得更舒服;有人喜歡蹲便,覺得排得更舒暢,那到底是坐著排便好還是蹲著好呢?
各有利弊!
蹲位時,在周圍肌肉的牽拉下,直腸伸直,盆腔臟器下移,腹壓作用明顯,綜合作用使得排便更順暢;而坐位時,肌肉用力不同,直腸發生彎曲,排便就沒那么順暢了。
但是蹲位久了會出現下肢血運不暢、雙腿發麻的情況,坐位就能避免此種情況,但也在無形中延長了如廁時間。
另外,要注意,一些特殊人群,像老年人、孕婦、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坐著如廁會更好,以防摔倒、頭暈等意外的發生。
而若想坐著如廁也通暢,可以在腳下放個小凳子,大腿和軀干夾角變小,姿勢也更趨于蹲著,也就越有利于排便。
沖馬桶要不要蓋蓋子?
有人說,沖馬桶不蓋蓋子,沖水的時候會把細菌沖上來,漫游在空氣中,最終可能落在毛巾、牙刷上,造成二次污染。事實真的如此嗎?
總的來說,正常情況下,如廁后蓋不蓋馬桶沖水影響都不大。但由于馬桶的作用原理有差異,在沖水時會產生水霧,為防一些致病菌等微生物可能順勢飄散,建議沖水前,蓋上馬桶蓋。
特別是有嘔吐、腹瀉等可能帶有致病菌的排泄物,還是蓋蓋沖較安全。
想要減少衛生間的細菌數,還應做到:
①勤通風,保持室內的干燥;
②衛生間的紙簍桶要經常換;
③花灑、水龍頭、瓷磚縫隙等衛生死角也要注意經常消毒、清洗;
④特殊時期,也可以用消毒劑消毒,但不要混用84消毒液和潔廁靈。
妙手皮膚科醫患交流群
妙手醫生App
微信公眾號
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書編號:粵C20150017 ICP備案號:粵ICP備14102178號
Copyright ? 2010-2018 廣東恒金堂醫藥連鎖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