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醫生
作者:唐欣 北京市石景山醫院
成因、類型與應對策略 在日常生活中,磕磕碰碰、意外受傷總是難以避免,而這些傷害往往會在皮膚上留下疤痕。疤痕不僅影響皮膚的美觀,嚴重時還會對患者的心理和生活造成負面影響。了解皮膚疤痕的形成機制、類型,以及有效的應對方法,對改善疤痕狀況、恢復皮膚健康至關重要。 一、皮膚疤痕的形成機制 皮膚作為人體最大的器官,有著復雜的結構。當皮膚受到損傷時,身體會啟動自我修復機制。在損傷初期,血液中的血小板會在傷口處聚集,形成血凝塊,起到止血的作用。隨后,炎癥細胞會遷移到傷口部位,清除傷口內的細菌和異物,引發炎癥反應。與此同時,成纖維細胞開始增殖,并分泌膠原蛋白等細胞外基質,填補傷口缺損。隨著時間的推移,膠原蛋白不斷沉積和重塑,形成疤痕組織。然而,在疤痕形成過程中,如果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如傷口感染、過度張力、患者的體質等,就可能導致疤痕過度增生或異常修復,形成明顯的疤痕。 二、皮膚疤痕的類型 增生性疤痕 增生性疤痕通常在傷口愈合后的數月內出現,表現為局部隆起、增厚,表面光滑,顏色呈紅色或暗紅色。疤痕質地較硬,伴有瘙癢、疼痛等癥狀。增生性疤痕主要是由于成纖維細胞過度增殖,膠原蛋白合成過多,且排列紊亂所致。這種疤痕一般不會向周圍組織浸潤生長,經過一段時間后,可能會逐漸自行軟化、變平。 瘢痕疙瘩 瘢痕疙瘩與增生性疤痕類似,但更為嚴重。瘢痕疙瘩不僅會在原傷口部位生長,還會超出原損傷范圍,向周圍正常組織浸潤,呈蟹足狀或結節狀。瘢痕疙瘩的質地堅硬,顏色較深,瘙癢和疼痛癥狀更為明顯,且容易復發。瘢痕疙瘩的形成與個體的遺傳因素密切相關,具有疤痕體質的人更容易發生。 凹陷性疤痕 凹陷性疤痕多是由于皮膚真皮層及皮下組織缺損,在愈合過程中,膠原蛋白和彈力纖維缺失,導致皮膚表面凹陷。痤瘡、手術切口、外傷等都可能導致凹陷性疤痕的形成。常見的凹陷性疤痕有冰錐樣疤痕、廂車型疤痕和滾輪樣疤痕,不同類型的凹陷性疤痕在形態和深度上有所差異。 色素沉著性疤痕 色素沉著性疤痕是由于傷口愈合過程中,黑色素細胞受到刺激,分泌過多的黑色素,導致疤痕部位顏色加深。這種疤痕通常在傷口愈合后的一段時間內逐漸出現,顏色從淺褐色到深黑色不等。色素沉著性疤痕一般不會伴有明顯的皮膚隆起或凹陷,主要影響皮膚的美觀。 三、皮膚疤痕的應對方法 藥物治療 在疤痕形成的早期,可使用外用藥物來抑制疤痕增生,減輕色素沉著。硅酮類藥物是常用的抗疤痕藥物,它能夠在疤痕表面形成一層保護膜,減少水分蒸發,抑制成纖維細胞的增殖,從而減輕疤痕增生。此外,積雪苷霜、多磺酸粘多糖乳膏等藥物也具有一定的抗疤痕作用。對于色素沉著性疤痕,可使用氫醌霜、維A酸乳膏等藥物,抑制黑色素的合成,減輕色素沉著。 激光治療 激光治療是目前治療皮膚疤痕的常用方法之一。不同類型的激光針對不同的疤痕問題。例如,點陣激光通過在皮膚上打出微小的孔道,刺激皮膚的自我修復機制,促進膠原蛋白的再生,改善凹陷性疤痕和增生性疤痕。脈沖染料激光則主要用于治療紅色疤痕,通過選擇性光熱作用,破壞疤痕內的血管,減輕疤痕的紅腫。 手術治療 對于嚴重的疤痕,如瘢痕疙瘩、大面積的增生性疤痕等,手術治療可能是必要的選擇。手術方法包括疤痕切除縫合、皮膚移植、皮瓣移植等。疤痕切除縫合是將疤痕組織切除后,直接縫合傷口;皮膚移植是將身體其他部位的皮膚移植到疤痕部位;皮瓣移植則是將帶有血液供應的皮膚及皮下組織轉移到疤痕部位。手術治療后,仍需結合藥物治療、激光治療等方法,預防疤痕復發。 物理治療 壓力療法是一種簡單有效的物理治療方法,通過使用彈力繃帶、壓力衣等對疤痕施加持續的壓力,減少疤痕內的血液供應,抑制成纖維細胞的增殖,從而減輕疤痕增生。此外,按摩療法也可以促進疤痕部位的血液循環,軟化疤痕組織,改善疤痕的質地和外觀。 四、皮膚疤痕的預防 預防疤痕的形成比治療疤痕更為重要。在受傷后,應及時正確地處理傷口,避免傷口感染,減少疤痕形成的風險。對于手術切口,醫生應選擇合適的縫合方法,減少傷口張力。在傷口愈合過程中,要注意防曬,避免紫外線照射,減少色素沉著。此外,對于有疤痕體質的人,應盡量避免不必要的創傷,如紋身、穿耳洞等。 皮膚疤痕不僅是皮膚損傷的印記,還可能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影響。通過了解疤痕的形成機制和類型,采取有效的預防和治療措施,能夠最大程度地改善疤痕狀況,讓皮膚恢復自然的光彩,重拾生活的自信。
妙手皮膚科醫患交流群
妙手醫生App
微信公眾號
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書編號:粵C20150017 ICP備案號:粵ICP備14102178號
Copyright ? 2010-2018 廣東恒金堂醫藥連鎖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