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云醫
作者:梁曉婷北京市豐臺中西醫結合醫院
偏頭痛,是世界上最常見的神經系統疾病,是發作性神經一血管舒縮功能障礙引起的反復偏側或雙側原發性頭痛,其臨床表現特點是疼痛暴作,痛勢巨甚,或左或右,或連及眼齒,疼痛性質或為脹痛,或刺痛,或跳痛,發作時常伴有如畏聲,畏光,惡心,嘔吐,視物模糊、運動障礙等各種胃腸道反應和神經系統異常癥狀。發作可持續4-72小時。可因情緒波動或過度勞累而引發,可反復發作,經年不愈,痛止如常人。
在治療方面,西醫多采取藥物和外科治療(神經阻滯注射法和微創神經減壓術等),藥物主要有發作期用藥(如非激素類消炎止痛藥、5-TH受體激動劑等)和預防性用藥(日受體阻滯劑、鈣離子通道阻滯劑、抗癲癰藥、抗抑郁藥、抗組胺藥等),這些藥物大多有禁忌癥,不但需長期服用,而且會產生許多副作用和不良反應,某些藥物還有成癮性和依賴性,給患者增添了新的問題和負擔,而祖國醫學在偏頭痛的治療中卻發揮著獨特的優勢,通過中藥,針灸,推拿,放血,針刀,拔罐等方法減輕或終止患者頭痛發作,緩解伴發癥狀,防止頭痛復發。中醫治療方法種類繁多,其中尤以針灸治療效果最為突出,安全可靠,無不良反應
針灸治療偏頭痛常用方法:
1.毫針療法:毫針針刺治療偏頭痛目前主要運用經絡辨證。因偏頭痛的病位在頭側,根據十二正經的經脈走向,經絡辨證中主要認為病變的經脈為少陽經,采取毫針治療時主要以少陽經穴為主穴。普通針刺:主穴印堂,太陽,陽陵泉,配穴:疲血阻絡證,配血海、三陰交;痰濕阻絡證,配豐隆、陰陵泉;肝陽上亢證,配太沖、足臨泣,每日針刺1次,1個月為1個療程,
2.頭針:頭針療法治療偏頭痛具有一定的優勢,一方面根據針刺的局部作用,頭皮針的治療可起到疏通頭部局部血流;另一方面,頭皮針結合了現代西醫學的解剖、生理、生物全息等理論體系。頭部是很多臟器以及功能的投射區,頭部穴位的針刺操作有助于解決相應病癥的疼痛靶點,對治療偏頭痛有一定的臨床療效。頭針目前也有很多種操:取對側感覺區下2/5,與頭皮呈30度角刺入帽狀健膜下,達到該區長度后固定,不提插,捻轉2分鐘,留針20分鐘,出針前再捻轉2分鐘,每日1次,10天為1個療程,療程間休息間隔一周,治療2--3個療程。針對偏頭痛的研究,
3熱敏灸: ①對穴位熱敏高發部位風池、翳風穴、百會、印堂、太陽等腧穴進行熱敏探查,標記熱敏穴位。②風池穴雙定點溫和灸,患者出現 熱度感覺傳至頭面側部或熱敏度感環繞腦后枕部 相連接,灸到熱敏灸感慢慢消失; 翳風穴雙定點溫 和灸,患者自覺熱感滲透至耳蝸及向后腦部散射,灸至熱敏灸感消失;百會穴溫和灸,自覺熱感擴散 至印堂穴,然后擴散至后枕部,灸至熱敏灸感消失;印堂穴溫和灸,自覺熱感擴散至頭頂,同時到兩側攢竹,太陽穴兩側伴有跳動,灸至熱敏灸感消失;太陽穴雙定點溫和灸,自覺熱感擴散向頭頂部散射。施灸部位或遠離施灸部位產生酸、脹、壓、重、痛、麻、冷等非熱感覺。施灸最佳劑量以每穴完成灸感四相過程為標準,灸至感傳完全消失為止。
小結:中醫認為,偏頭痛總的病機為外感風邪,氣血逆亂,直沖犯腦,瘍阻腦絡,清陽被阻,不通則痛,或臟腑功能失調,正氣不足,腦失所養,不榮則痛。針刺治療偏頭痛具有疏經通絡、通行氣血、調整陰陽及臟腑功能的作用。因此,針刺治療偏頭痛有其獨特的優勢,由于其見效快,且副作用小,費用低,較容易被患者接受。
(以上內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平臺觀點)
妙手皮膚科醫患交流群
妙手醫生App
微信公眾號
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書編號:粵C20150017 ICP備案號:粵ICP備14102178號
Copyright ? 2010-2018 廣東恒金堂醫藥連鎖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