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云醫
作者:紀正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頸肩痛”、“肢體麻木”、“頭暈”、“耳鳴”,出現上述這一系列的表現,很多人會以為自己得了頸椎病。的確,在大部分情況下,這些癥狀都是由頸椎病引起的。但如果一個人頻繁的出現上述癥狀,接受頸椎X線、CT或MRI檢查后,提示存在寰樞椎不穩或半脫位,那么就需要警惕類風濕關節炎的可能了。在我們的印象中,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好發于中小關節為主的風濕病,如掌指及指間關節、腕關節、踝關節、雙足跖趾關節等,脊柱一般不是類風濕關節炎的好發部位。
但寰椎、樞椎卻是個例外,一方面是因為寰椎、樞椎解剖結構較為特異,二者所組成的寰樞關節承擔著頭部俯仰、側屈、旋轉等多方向運動;其次,因為它們有著豐富的滑膜。因此,類風濕關節炎相關頸椎病變也主要集中在這兩個部位,而半脫位和不穩是主要的病變類型。臨床上主要表現為枕頸痛,可放射至頸部、眼部、肩胛部及背部,疼痛為間歇性,局部制動后疼痛可得到緩解,上肢麻木,頭暈、耳鳴、感覺異常等。由于類風濕關節炎相關頸椎病變與類風濕關節炎病情活動度直接相關,因此以下類風濕關節炎患者若出現頸椎不穩表現,應該警惕頸椎受累可能,盡早完善頸椎放射學檢查,尤其是病程長、45歲前發病,且治療起始時間較晚,治療過程中長期使用激素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對于類風濕關節炎相關頸椎病變的治療,首先還是要積極控制類風濕關節炎病情,對于頸椎病變引起的任何脊髓受壓,需考慮手術治療,如枕頸固定術、經口松解術、松解或腹側減壓術加固定術等。
(以上內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平臺觀點)
妙手皮膚科醫患交流群
妙手醫生App
微信公眾號
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書編號:粵C20150017 ICP備案號:粵ICP備14102178號
Copyright ? 2010-2018 廣東恒金堂醫藥連鎖有限公司版權所有